“别叫我姐,叫陈熠嘛! ” 这句话从21岁的乒乓球小将陈熠口中蹦出来时,整个采访区瞬间笑翻了。
2025年7月25日晚,乒超联赛上海龙腾队对阵成都高新队的赛后,记者一句“熠姐,你怎么看比赛? ”的提问,让刚拼完两场恶战的陈熠哭笑不得。 她一边擦汗一边摆手抗议,眼神里还带着球场上的那股较真劲儿。
这个画面迅速冲上热搜,但比幽默回应更硬核的,是她当晚的战绩,一人独砍2分,几乎凭一己之力把上海龙腾队扛进了胜利区。
晚上7点,河北雄安赛区的球馆里,陈熠和刘炜珊站上女双赛场。 对面是成都高新的“青春组合”李雨琪和向俊霖。
谁也没想到,这场对决直接拉满五局,每一局都像复制粘贴,前四局比分全是11-7。 陈熠组合先丢一局,扳平,再丢一局,又扳平,观众席的呼吸声跟着比分起起伏伏。
真正的戏剧在决胜局上演。 7-7平时,李雨琪和向俊霖突然发力,连拿3分冲到10-8,手握两个盘点。 场边教练攥紧了拳头,球迷屏住呼吸。
但陈熠的嘴角反而绷紧了。 她侧身一板反手拧拉,球擦着边线砸向台面;接着刘炜珊一记中路暴冲,对手回球下网,10-10! 最后两球,陈熠像开了预判挂,连续封住向俊霖的搏杀,12-10! 全场欢呼。
“双打打完,我跑去加练了单打”女双的硝烟还没散尽,陈熠已经冲向训练馆。 半小时后,她握着球拍出现在女单赛场,对手还是向俊霖。 记者席有人嘀咕:“这姑娘不累吗? ”
累? 陈熠用球说话。 首局11-8,她快速抢攻建立优势;第二局向俊霖反击得手,9-11扳平。
转折点在第三局,9-9时,陈熠发球后突然变线,正手撕开大角度,11-9! 第四局更疯,两人从10-10打到陈熠反手快带擦网,12-10终结! 技术统计显示:她单打全场得分47分,失误率仅5%。
看陈熠打球,很难忽略她的身高。 1米77的臂展让防守面积暴涨,但高个子通常怕快节奏。 陈熠的解法是:用预判补速度。
美国大满贯上,她就用这招把世界第一孙颖莎逼入绝境。 这次乒超,她多次在接发球时提前侧身,反手拧拉直接得分。
国际乒联最新排名泄露了她的进步,从无名小将冲到世界第10,只用了半年。 教练组评价她:“战术架构比同龄人先进五年。 ”
比如对阵向俊霖的第四局,10-10时她突然放慢节奏,用高吊弧圈破坏对手发力节奏,再一板快攻终结。
陈熠的球风带着一股书卷气,这或许源于她的特殊轨迹。 9岁时,她独自从辽宁来到上海体育大学中国乒乓球学院,成为少年班“插班生”。
上午文化课,下午练球,晚上补作业。 2019年世青赛,她狂揽5冠,国家队大门就此敞开。
队友调侃她是“乒乓做题家”。 美国大满贯前,她研究孙颖莎录像到凌晨,笔记里写满落点分析;这次乒超女双决胜局暂停,她对刘炜珊说的不是“拼了”,而是“盯住李雨琪的中路衔接,她习惯性退半步”。
赛后的幽默回应,其实藏着她的坚持。 “姐”这个称呼在乒乓队里默认给顶尖前辈,而21岁的陈熠只想用实力说话。 就像她对记者强调的:“双打和单打只是节奏差异,本质都是控制与反控制。 ” 这份清醒,让她从2024年乒超季军冲到2025年核心主力。
赢下两场后,她没参加庆祝派对。 凌晨的球馆里,还能听见她练发球的声响——8月14日的瑞典大满贯,才是下一个靶心。
#热点观察家第7期#
股票配资资讯第一门户网站,最新配资官网,配资世家股票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