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一场筹备充分、分工明确、协同高效的消防演练,在兰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宫举行。从监控室发现“火情”后的快速反应,到灭火组迅速投入扑救,通讯组快速寻找救援,疏散组组织有序撤离,各环节环环相扣,仅用15分钟即完成火情处置等全部预设任务……这场由兰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宫联合兰州市工人印刷厂组织开展的实战演练,正是兰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宫筑牢职工文化阵地的一个缩影——通过打造“安全防护、古建修缮、环境优化、古树保护”等多维阵地建设矩阵,“老院子”正变身职工身边的“文化暖巢”。
2013年,作为兰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宫所在地的金天观,被国务院评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至2021年,在中央支持资金1500余万元助力下,一宫全面实施“三防”工程:安防上,布设无死角监控系统,实现全域安全监管;消防方面,配齐配全设施设备,筑牢防火屏障;防雷工程覆盖房屋及古树名木,为文物和自然景观穿上“安全铠甲”。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保障了古建筑群的安全,更让职工群众在参与文化活动时无后顾之忧,为阵地功能的持续发挥奠定坚实基础。
走进刚修缮完的建筑单体,新补的雕花窗棂与老砖墙严丝合缝。“这6个古建筑单体是第三批次古建筑群修复的主体,要遵循做旧如旧的原则,保持古韵,在古韵古香中常态化开展公益性职工书画展,历史文脉得以传承。”一宫负责人姬小龙说。
作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天观的历史风貌保护与活化利用是文化宫的重要使命。2014年起,经专家评审,一宫分3批次对院内破损建筑进行补建,致力于恢复历史原貌。今年6月底,第3批次6个古建筑单体补建工程圆满收官,等待验收。修缮后的古建群不仅成为展示兰州历史文化的窗口,更成为职工群众开展红色教育、传统文化体验等活动的鲜活阵地,让文物“活起来”,让职工在历史文脉中汲取精神力量。
“为给职工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文化活动场所,一宫持续推进环境升级,后花园这片原本的荒地,经改造后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成为职工休闲放松、举办文化活动的‘城市绿洲’。”一宫负责人姬小龙说。
2024年,在兰州市总工会100余万元资金支持下,一宫启动后花园改造项目:优化绿化布局,科学搭配乔灌草植被,构建层次分明的景观格局;同步推进步道铺设与围墙修缮,确保风格与古建协调统一。改造后的后花园,进一步拓展了阵地服务功能,为职工群众营造了更好的环境氛围,真正践行了“竭诚服务职工”的价值导向。
在一宫院内,三棵树龄1300余年的唐槐伫立其间,树旁一根避雷针尤为显眼,成为这些千年名木的守护者,诉说着它们沧海桑田的故事。
一宫内现有挂牌古树19棵,每一棵都是历史与自然的馈赠。为守护这些“活文物”,文化宫采取了一系列硬核措施:设置围挡、安装防雷设施,实行全年无休24小时巡查制度,每年两次大面积除虫除病,并聘请林草专家现场“问诊”。古树名木与古建筑相映成趣,既营造了生态与文化交融的优美环境,也为职工群众提供了亲近自然、感受历史的沉浸式体验空间,让阵地建设更具人文温度。
从安全防护到环境美化,从文物保护到功能拓展,兰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宫以阵地建设为抓手,将金天观这一历史文化地标转化为服务职工的“精神家园”。“不是把阵地建成‘博物馆’,而是要让职工走进来就想‘常来坐坐’。”一宫负责人姬小龙的话朴实却深刻——当金天观的飞檐接住职工的笑声,当古建的砖缝里长出新的文化根系,工会服务职工的初心,就藏在这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的“阵地烟火气”里。
(甘肃工人报记者 高颖蓝)
股票配资资讯第一门户网站,最新配资官网,配资世家股票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