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SMARKETS据悉,5月美国新建单户住宅销售环比大幅下滑13.7%,创下近三年来最大跌幅,年化销量降至62.3万套,为2023年10月以来最低水平。这一数字不仅远低于市场预期,更直接反映出当前购房者在高利率、高物价和就业不确定性面前的集体退却。尽管房地产开发商加大了各种销售激励,如提供抵押贷款补贴、降低首付门槛,甚至打折出售现房,但这些手段似乎已难以穿透负担能力的“天花板”。
导致市场失速的核心因素并不复杂。首先是利率层面,自2022年美联储加息周期开启以来,30年期固定抵押贷款利率便持续走高,目前徘徊在7%左右。对大多数首次购房者而言,这意味着每月还款压力显著上升,贷款能力被迫下调,预算只能不断缩水。即使建筑商愿意做出价格妥协,也难以逆转这种结构性压力。
其次是建造成本的顽固上涨。关税推高了木材、水泥等建筑材料价格,而人工成本也因施工工人短缺而持续上扬。在这些成本被部分转嫁给消费者的过程中,本就不堪重负的购房者进一步失去了进入市场的可能性。数据显示,即便当前市场库存有所增加,真正符合“可负担”标准的住房供应依然紧张,开发商在中低价位的项目推进也日趋谨慎。
展开剩余46%此外,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也悄然影响着购房情绪。虽然官方失业率依旧维持在相对低位,但多个行业的招聘增速已放缓,加之近期企业裁员消息频出,使得家庭对未来收入的稳定性预期趋于保守。在这种背景下,即便具备购房能力的家庭也更倾向观望,而非立即出手。这种心理的转变,对于高度依赖信心与预期的住房市场构成实质性冲击。
在政策层面,美联储目前仍未明确降息路径。鲍威尔多次表示将在评估更多经济数据后再行决定,而通胀数据尚未回落至2%的目标区间,这意味着高利率状态可能维持至年底。在缺乏宽松货币政策配合的前提下,房地产市场要实现快速反弹显然难度极高。
值得注意的是,新屋销售下滑还可能带动其他宏观指标走弱,如建筑许可、新屋开工以及住房相关消费支出(家电、装修、家具等)。一旦这些环节同步承压,美国经济复苏的基础将被削弱,进而反向影响美联储的政策判断。
新屋销售的下滑已不仅仅是房地产领域的“冷却信号”,它更像是对当前宏观环境中多重结构性掣肘的一次集中反馈。当刺激手段逐渐失效,而基本面又未能提供有力支撑,房地产市场的疲态恐怕才刚刚开始显现。接下来,投资者与政策制定者都必须关注一个问题:美国住房市场的疲软,会否成为拖累消费与增长的新风险点?
发布于:江苏省股票配资资讯第一门户网站,最新配资官网,配资世家股票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